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陈晓 10月新房市场火爆,大量优质项目入市。具体而言,9月27日,中海瑞文丽挂盘,单日销售额达21亿元,成为北京金秋房地产市场的现象级项目。进入十月份,该项目越来越受欢迎。中海瑞文里将文化、教育、生态、交通等资源转化为看得见的生活场景,被理解为京西第四代“好家居”产品。北京中央商务区的房地产项目也热销。 10月17日,沙首开工由中国金茂控股有限公司与越秀地产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璞越项目,销售量为45亿元。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10月北京新房市场聚焦核心区域和优质项目。只有真正满足购房者需求的“好房子”才能在这个周期中生存下来。除北京外,全国开发商也重点抓好楼盘促销,推动“优质房”成交持续增长。 10月18日,万科位于上海黄浦区淮海中路区域的“高府云景”项目开盘,首日25套高价房源全部售空。 10月12日,西安绿城润百合首次开业,吸引300余户竞购150套房源,当天销售额突破4.3亿元。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市场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新楼盘,表明““好住宅”正在成为行业复苏的主要动力。“好住宅”热销的背后是政治激励与市场需求的共振。近年来,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了实现“好住宅”的相关规范,在户型功能、建筑设计、绿色节能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鼓励企业在规划设计上提升产品能力。 阶段。中指研究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年来居民住房需求发生明显变化,改善型住房需求得到较大释放。居民对住宅的功能结构、房产服务质量、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好房”供给持续增加,对诱导房价上涨起到重要作用nd。未来,住房供需互动可能会更加强烈,“好房子”对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望更加强劲。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30个主要城市新建住宅成交中,120至144平方米户型成交比例提升至30%。在北京,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比42%。杭州、成都等城市升级改造户型比例超过50%。需求结构继续变得更加复杂。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也从客户需求出发,根据家庭结构、空间需求、教育范围、养老场景等设计产品,不断完善产品功能。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杨跃晶表示,今天的“好房子”需要房地产企业应对更加准确。例如,高比例的停车位满足了多车家庭的实际需求,公寓的大空间则兼顾了社交、私人和家庭生活的多个场景的需求。尽管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但“好房子”的需求仍远未得到满足,优质住宅销售依然旺盛。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又回到了产品本身。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好房”正在成为支撑行业稳定复苏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