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

【中国制造新思考】发展中国特色服务型制造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国制造新思考】发展中国特色服务型制造
2025 年 10 月 17 日 06:22 来源:经济日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日前公布《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8年,进一步强化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方案》将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促进服务型制造升级。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增强新质量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制造业。服务型制造不仅仅是“制造+服务”。顾名思义,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形态。其本质在于将服务深度融合到制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和各个环节,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构建新生态。我们把制造业作为服务提供者,用服务为制造业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我们不仅卖产品,我们还卖服务。重点从卓越的制造转向卓越的高价值应用。当今世界,制造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竞争,而服务型制造是一个关键起点。服务型制造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要求。与传统制造先制造产品,然后寻找市场不同,服务型制造从需求侧驱动设计、生产和服务之间的协作。例如,在早期阶段,我们进行研究,与消费者一起探索潜在需求,根据用户喜好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中期来看,我们将提供响应用户关注并动态调整我们服务的支持服务。后期我们将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服务,长期将销售转化为服务。这种需求驱动的模式不仅使产品更易于使用,而且通过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帮助制造商击败同质化竞争并增加附加值。中国特色的服务型生产体系是什么?其中最突出的是数字智能技术的支持。虽然中国制造g产业规模大、门类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传统制造模式存在供需不匹配、效率低下、服务延迟等问题。数字智能技术可以精准解决这些痛点。我国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智能领域取得先行优势,为制造业、服务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实现了全链条多学科融合应用。要把数字智能技术作为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基础,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部署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图灵。共享生产就是典型的模式之一。共享制造是基于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制造业闲置资源的制造模式。显然,这是数字智能技术与制造融合的结果,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中国是制造大国,拥有大量装备和产能,有很多可以共享的资源。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比例较高,资金、技术、设备等都存在限制。共享制造平台提供了低成本获取资源和技术的途径,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高端制造,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中国也有非常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共享制造可以更好满足这些需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关键是要根据当地的需求和特点。服务业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是定位当地市场需求,发挥基础优势。没有这个基础,就很容易适应。日本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差异很大。比如在长三角地区,我们可以重点关注高端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满足智能制造升级的需求。珠三角可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扩大定制化研发。而中西部地区可以聚焦传统制造业,着力数字化转型。鼓励各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形成更加服务型制造业环创新发展山。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业也应该是世界一流的服务型制造业。服务型制造植根中国产业体系,借力国内巨大市场,聚焦全球价值链上游竞争,将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 (作者: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富忠明)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