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30.09万亿元,超过3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日本货币余额(M2)同比增长8.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10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衡量金融总量基础指标社会贷款增速和M2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反映资本活跃程度的限制性货币(M1)增速近几个月明显加快。 9月底,同比增长增长率为7.2%,较2月底的今年最低点大幅上升7.1个百分点。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以来M1与M2的“剪刀差”已基本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和贸易活动增加、个人投资和消费需求恢复等积极迹象。展望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具体来看,9月份贷款规模适度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9月末,各类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一旦地方专项债置换的影响得到恢复,增速将在7.7%左右,”分析师表示。 9月,重点行业扩容、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消费贷款利率贴息政策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9月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促进居民信贷需求回升。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个人抵押贷款需求相应增加。企业贷款也保持强劲增长。特别是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等重点行业保持高景气,企业金融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各大国有银行分行表示,今年制造业贷款占企业贷款的一半以上;他表示,这是中长期贷款。此外江苏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国近日宣布完成首批政策性金融新产品,将主要投资于城市更新、交通、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有助于缓解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促进相关支持信贷增长 资金。从结构上看,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了更多的信贷支持。 9月末,全球小微信贷余额3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上述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多笔贷款增速。贷款利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钍9月份新增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个基点。新增个人抵押贷款(本币和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下降约25个基点。 “今年以来贷款利率保持较低水平,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相对满足。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为经济复苏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债净融资额为11.46%。”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28万亿元。同时也受益于政府政治支持力度的扩大。”利率、科技创新债、民营企业债发行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债发行融资力度加大,企业债净融资规模达到1.57万亿元。这对政府和企业造成了影响,前三季度产业债占贷款净额的比重上升至1.57万亿元。 43%。中华全国工商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他认为,随着直接融资加速发展,单一融资指标越来越难以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融资在社会融资增长中的占比下降至48%,新增社会金融占比过半还有其他更丰富、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供。 “平均而言,债券约占银行资产的25%,银行持有市场上70%的政府债券和20%的公司债券。银行不仅在提供信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固定收益投资的重要参与者。”专家告诉记者,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借贷渠道,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基金等非银行机构正在参与证券市场。专家表示,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财政政策也在积极发力。继续先行先试,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加强产业政策近期也有所加强,继续支持听投资、扶持政策经济复苏的趋势。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