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热门

神农轻量级多智能体大规模模型让农业AI简单易用、全面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马爱平:“以前种植一个生菜新品种需要五六年时间,现在有了神农大模型,两年就能搞定!”在北京市怀柔区神农人工智能农场丹慧基地,一位种植户看着“雁栖2号”生菜长势喜人,兴奋地说。 10月13日,中国农业大学在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宣布的神农模式3.0,采用“光+多智能体”的架构,使农业科技的这些变革能够在多个地点实现。此次发布的神农大模型架构创新3.0共有32B、7B、1B三个版本。动态稀疏机制和增量压缩技术减少计算量功率提升 50%,模型整体性能提升 5%。 “32B版本的性能完全超越了上一代70B型号,1B版本可以与‘神农启航’一体机等简单设备配合使用。”该项目高级成员、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王耀军表示,特定功能适配器技术使模型能够转化为不同的农业专业人士。在遗传改良领域,智能遗传剂正在展示它们的威力。该药剂整合数千万基因和生产数据,通过算法优化育种流程,将“雁栖系列”生菜的育种周期从5年缩短至2年,提高耐逆试验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15%。在怀柔区神农人工智能农场雁栖基地,无人机与智能gent planting多智能体联动传感器实时采集20余种农田参数,精准控制水肥,提高每块荒地玉米产量,同时减少15%的灌溉量。利用神农的大规模模型,智能代理协同工作,使原始农业更加高效。在北京昌平区的一个温室里,当巡检机器人发现生菜叶子上有斑点时,它立即调用害虫识别剂来诊断病情,同时启动浇水剂来调整水肥比例,减少了30%的人工成本。农民可以通过手机连接智能基因智能,拍摄畜禽图像,获得疾病诊断建议。该功能已向内蒙古、山西等地区超过10万用户提供。本地化算力为农业综合人工智能铺平道路。 “神农沱江”一体机,基于寒武纪芯片,7B机型在温室内稳定运行。三重保护设计,适合高湿度环境,即使断网也能实时决策。 “推理成本远低于国外芯片,可以在极端场景下部署。”王耀军表示,这表明农业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可自主控制的阶段。同步上线的Agent平台新增36个场景和adm代理站点低代码开发和跨平台部署。在北京海淀区的一个农场,“神农数字人”通过语音对话指导农民工作,遥感天气情报为黑龙江省农民准确预测种植机会。这些应用正在将农业从“单点智能”转向“系统智能”。从实验室到现场,神农大模型3.0攻克算力轻量级解决瓶颈,多代理覆盖全产业链。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启新表示:这一大规模垂直模式将使农业人工智能从“可用”走向“易用、普惠”,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科技动力。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